今年以来,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历10次调整,呈现“3下调7搁浅”格局,汽、柴油价格分别累计下调1850元/吨、1780元/吨,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大单次降幅。汽、柴油价格也重新回到了5元时代。今年国内油价还没出现过一次上涨,目前仍是“5元时代”,这对广大车主们来说是个好消息。
近期,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上涨,越来越接近40美元/桶,一旦国际原油综合价格突破40美元/桶,国内成品油价格就要迎来2020年的第一轮上调了。
按照目前国际油价走势来看,进入6月份之后,成品油价格可能会存在上调的压力。对于车主来说,也要做好加油涨价的准备。
截止周二晚11点,美原油期货报36.17美元/桶,上涨0.72美元,涨幅2.05%;布伦特原油期货报39.06美元/桶,上涨0.74美元,涨幅1.93%。
什么是地板价?
是指按照2016年《石油价格管理办法》制定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。亦即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,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。同时设定成品油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调控上下限——上限为每桶130美元,下限为每桶40美元。即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时,汽、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,而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时,最高零售价格不再下调。上限称作“楼板价”,下限称作“地板价”。
我国既是石油进口和生产大国,也是石油消费大国,油价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带来不利影响,现行政策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保障成品油市场稳定。
两会委员提议取消地板价
现在随着国际油价的反弹,车主们可能迎来油价上涨的结果;当国际油价继续下跌时,车主们仍将面临“不作调整”的局面。这样来看,是不是对车主太不公平了呢?
在今年的两会上,全国政协常委黄震建议取消成品油“地板价”机制,试点推行成品油市场交易定价,因为地板价机制使得消费者无法继续享受油价下调,地板价维持成品油价格保持不变,不利于疫情后经济的全面复苏和生产、消费拉动。
全国政协常委黄震:因为本次的国际油价暴跌,“地板价”实在让消费者难享市场红利。这不但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恢复、消费的拉动,也造成了市场竞争不公平。地方民营炼化企业受到的监管力度低于国有炼厂,而与“地板价”配套的风险准备金制度,多数都是国有石油公司的旗下企业在缴纳,不少民营炼厂并没有上缴风险准备金,这会造成国有炼厂和民营炼厂不公平的市场环境。
地板价的存废引发广泛争议
目前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是否合理?有无必要取消“地板价”?由此引发市场对于成品油“地板价”政策是否合理的广泛争议。
地板价有存在的意义:
设置“地板价”的初衷是为了把油价稳定在一定范围内,油价太低带来的负面效应会很大,比如可能会导致替代能源发展动力不足。
“地板价”制度可以兼顾市场和企业,保证价格运行的平稳,不要大起大落。
支持取消地板价:
有地板价的存在,车主就不能享受油价下跌带来的好处。如果没有地板价存在的话,现在的成品油价格可能都已经跌到4块多了。按照这个油价计算,经常开车的人,一年下来可以省不少钱。
成品油价格应该彻底放开,因为现在成品油市场已经高度市场化了,而且竞争很充分,完全没有必要每10个工作日进行调整,交给市场决定就行了。
人为制定价格的上下限会导致价格不反映供求,价格信号失去了对供求的调节作用。
对于“地板价”的存废问题,车主们各抒己见,看法不一,各说各有理。但是,真的“取消油价保护机制”的话,可能并不是容易的事情!各位车主,你们觉得目前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是否合理?有必要取消“地板价”吗?欢迎在下方留言探讨~